(維也納市政廳)
我想歐洲一直都是台灣人憧憬的地方,無論是電影裡面優雅紳士、復古馬車、精雕細琢的建築、交響樂、歌劇等等都讓人目眩神迷,總希望有一天能置身其中。
但歐洲很遠,近年來又有恐攻威脅,網路上總說治安不像台灣這麼好,被搶被劫甚至聽過旅行團領隊被迷昏的都有,我一個女生就這樣出門其實是很擔心的,而且這年紀出門要找個旅伴沒有這麼容易啊…大家上班的上班、上學的上學,時間都很難配合,不過人生中應該很少自己一個人跑去這麼遠的地方,我想知道我自己能辦到多少,就著手準備行程了。
我主要停留奧地利,加上美不勝收的德國國王湖,共16天。
待的地方有(多種翻譯的以原文寫):
9/18~9/26維也納(舊城區、熊布朗宮、多瑙河)
9/26~9/28Hallstatt(湖區、five finger、冰洞)
9/28~10/1Salzburg(舊城區、海布倫宮)、德國國王湖
10/1~10/3Innsbruck(舊城區、北山纜車)
10/3德國慕尼黑(市區)。
在歐洲旅行要顧安全,就是盡可能把各種預防措施做好,將“已知的事情”大幅提升,比起“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”、“說不定能做到”,更能在緊急判斷時取得理想的結果。(以上這段是酷拉皮卡說的)
把想得到的預防措施都做好,是出門在外應盡的責任,畢竟一離家,就是靠自己了。
(土耳其航空,桃園往伊斯坦堡)
不過無論準備再怎麼完善,都只能因應那些想的到的,想不到的只能臨機應變和上天保佑,我相信只要有意識的留意周遭,不要隨意讓習慣牽著走,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預防的,例如在台灣隨身包包在通勤中或餐廳可以隨便放,甚至有些人包包連拉鍊都沒有,一眼就可以看見長夾……這種習慣還是別帶出國門,當不曉得當地文化時,就先觀察吧,如果將這份警覺帶出門,我覺得已經是送自己保最大的保險了(旅遊的各種險還是保一下啊)。
總之這次旅途,我沒遇上什麼大意外,是碰到幾個滿傻眼的事情,回想起來有些處理得不錯,有些再讓我碰上還可以更小心一點。我也會在後續文章分享行李準備、食衣住行、景點推薦,提些有趣、驚險、窩心、自己想太多的小故事。這趟總花費在六萬四以內 (含在台灣辦護照、保險、隨身包包購買各種瑣碎花費),有機會再說明。
話說回來,我真的好想出國啊~~獨自自助遊歐洲要什麼條件呢?(*゚∀゚*)
第一,英文略懂略懂
奧地利是德語、英語國家,大部分的文字都會德英並列,我不會德語,但英文已非常夠用,在台灣上網訂obb火車票,可切換德英兩種介面,英文程度大概高中程度,便足以應付生存所需,也應該能與旅館櫃檯溝通(要是碰到一些鳥事才可以請旅館幫忙處理,不過有朋友分享經驗說用哭的也行(*0A0!))
去排隊聽歌劇的時候,因為不懂德文的選位說明,看見前面一對外國情侶手持一些簡介,就詢問了,排隊沒事就聊了一個小時,也因此得知他們來自墨西哥,母語是西班牙文,不會德文,英文也不算太好,不過就算不能溝通,肢體語言也很有用。總之一試就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…我也碰過我想跟對方溝通,但對方不耐煩的情形,直接被回:「我聽不懂妳在說什麼啦!」但這情況少數就算了,回來好好把英文加強才能與外國人進行更深入的交談。
第二,要有一雙耐操的腿
這要看個人,通常為了交通方便,會盡可能以城市為據點,所以我多半選擇離舊城區不會太遠的地方住宿,每天出去逛。
(聖史帝芬教堂)
像維也納以聖史蒂芬教堂為中心,大概周遭延伸五公里都是舊城區,也是景點匯集處。城內交通滿方便的,有各種交通工具,像是路面電車、地鐵,但都不便宜,站與站之間我估計不超過一公里,可是單程票得花2.2€,才幾百公尺而已,有點花不下去,所以我整天下來常走超過十五公里,除非是比較遠離市區的地方像多瑙河區就是走路走不到的,我才會覺得花七十幾塊划算。
比起市區,我更偏好風景,去看河、山、湖啊,登高望遠之類的行程。
(Hallstatt 的美麗湖景)
(阿爾卑斯山脈)
(德國國王湖)
我走路的時間相對多,但每天這種距離並不鼓勵,因為我在歐洲第五天腳趾就開始麻了,麻回台灣還在療養,其實很大一部分是迷路的關係,走了不少冤枉路。不過我還真耐走啊....腳超麻的 (゚∀。)
(我的旅伴)
第三、堪用的身體
我是滿嬌小的人,身高不到一百五,無法負擔太重的東西,在行前到底要背背包還是拉行李就考慮很久,加上我身體小毛病很多,鼻子過敏,有時頭痛腸胃痛,我家人對這點也是相當擔心很不希望我去(這好像又可以另寫一篇與家人溝通篇)。毛病發作起來是很麻煩的,所以平常有空就去運動,一周運動3次,盡可能維持身體正常,我也準備了很多常備藥去,還好去的時候沒有用到什麼。
第四,有時間
提早規劃會讓人省很多錢,無論是機票、火車還是旅館,像我這種天數,十萬元以內就可以出發了,至於要求高享受、買名牌,那預算就無上限了。時間應該就是最困難的了,我正好工作告一個段落才有時間,回來後還要繼續找工作…(壓力真夠大的 (′_ゝ`) )不過我現在已經知道旅程要花多久時間規劃,下次就可以更有效率的利用時間。我遇到的台灣人大部分是請假出來的,都沒有小孩,利用連假五天十天的都有。有遇到一對夫妻自駕旅遊,連小孩嬰兒車一起帶出來,除此之外,就是退休人員了。
補述:我有在青旅遇到一個來自加州的女生,約三十幾歲,她說她已經旅行了五週,因為跟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,她把工作辭了,用存款開始走遍世界(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療傷呢),她走了一陣子,只覺得時間出乎意料的快,我跟她介紹台灣,也推薦日本,她笑笑著問我台灣是否安全,是否適合獨行,或許有機會也能來這裡....談著談著,我問她旅程到何時呢?她說她也不曉得何時才結束。至於如何回到工作裡,她說是啊,這是大家都會在意的問題,但我並不擔心,因為我工作很認真。
也是,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理由,有找朋友的、犒賞自己的、有帶著記憶的,也有療傷的。
而我是認為在人生中在意的事情會越來越多,獨行將會越來越難,這也是我想趁現在出國的理由之一,趁我還有勇氣。